“我想早點站起來”,女孩患病無法行動,六旬爺爺給孫女當陪讀
qt2025-07-04 16:36
◎李子健 記者 朱文彬
加快推進金融強省建設、提高直接融資比重、培育長期耐心資本、有效提升上市公司發展質量和結構、培育世界一流上市公司群體……1月21日,廣東省人民政府發布《關於高質量發展資本市場助力廣東現代化建設的若幹措施》。
《若幹措施》共7個方麵28條,是廣東為深入貫徹落實新“國九條”精神,推動資本市場“1+N”政策體係落地落實的具體舉措。以強監管、防風險、促高質量發展為主線,《若幹措施》涵蓋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服務製造強省戰略、推進“百千萬工程”建設、著力構建現代金融體係、加強監管協同聯動、防範化解資本市場風險、增強高質量發展合力等多個方麵。
加速培育新質生產力
“構建和科技創新相適應的科技金融體係,加速培育新質生產力。”《若幹措施》提出,支持科技型和重點領域企業上市發展。
廣東提出,完善企業上市梯度培育機製,督促擬上市企業樹立正確“上市觀”,提升信息披露質量。分層分類做好跟蹤輔導,引導企業到合適板塊上市掛牌,優先支持突破關鍵核心技術的科技型企業、創新創業企業到科創板、創業板上市,支持業務模式成熟、經營業績穩定、具有行業代表性的企業到滬深交易所主板上市,支持創新型中小企業到北交所上市。
同時,支持符合條件的優質企業境外上市,鼓勵優質紅籌企業回歸A股。
“完善科技創新股權融資支持政策,建立‘股、債、基、期、指’聯動的多層次支撐體係”。廣東提出,鼓勵科技型企業發行科創可轉債、科創債、中小企業支持債,支持科技創新公司債券參與做市業務。支持科技型企業高效實施並購重組。
此外,鼓勵保險資金依法依規擴大股權投資比例,加快培育壯大耐心資本。建立健全政府引導基金差異化和風險容忍的績效考核、監督檢查和盡職免責製度,探索對國資創業投資機構按照整個基金生命周期進行考核。
在暢通股權投資市場化退出渠道方麵,廣東提出,用好股權投資和創業投資基金份額轉讓試點、實物分配股票試點、創業投資減持“反向掛鉤”等退出機製安排。大力發展並購基金和S基金等。
提高國資證券化水平
在著力激發上市民營主體市場活力方麵,《若幹措施》提出,完善支持民營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的政策機製,鼓勵參與國企混合所有製改革。支持符合條件的民營企業發行公司信用類債券,鼓勵政策性機構和市場機構提供增信支持。完善紓困政策體係,支持國有企業、金融機構設立紓困基金,通過債務重組、兼並收購等金融手段,助力民營主體紓困解難。
“推動國企集團整合優質資源向上市公司集中,通過資產重組、吸收合並、跨市場運作盤活資產,提高資產證券化水平”。《若幹措施》提出,優化國有控股上市公司管理機製,將研發投入視同利潤納入經營考核,完善股權激勵和員工持股機製,將市值管理水平納入考核評價,鼓勵通過增持回購提升合理估值水平。
在重點發揮上市公司鏈主作用方麵,廣東提出,鼓勵地市完善對上市公司再融資、並購重組項目的支持政策,為上市公司走出去提供投融資審核、出入境證件、社保稅收服務等便利。支持上市公司綜合運用並購重組、股權激勵等提高發展質量。鼓勵引導產業鏈頭部公司立足主業積極參與創業投資、股權投資。
加強資本市場重點平台建設
廣東提出,支持深交所建設具有創新市場特色的全球資產配置平台,打造優質創新資本中心和世界一流交易所。支持深交所科技成果與知識產權交易中心建設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全鏈條服務體係和科技創新要素市場化配置生態體係。支持廣期所研發上市電力期貨等重大戰略品種,豐富期貨產品體係。高質量建設廣東區域性股權市場,完善與全國股轉係統的對接機製。
在培育壯大優質投資銀行和投資機構群體方麵,《若幹措施》提出,支持頭部券商提升核心競爭力、打造一流投行,鼓勵中小券商開展差異化、特色化經營。推動有條件的省屬企業和地市收購證券公司,加快打造全牌照金融控股平台。鼓勵發展投資顧問業態,推動財富管理行業轉型,支持廣州建設粵港澳大灣區跨境理財和資產管理中心,支持深圳建設國際財富管理中心。
在深化資本市場高水平對外開放方麵,推進橫琴、前海、南沙、河套等重大平台金融開放,深入推進“深港通”“債券通”,推動“跨境理財通”優化服務並拓展產品範圍,探索跨境“征信通”。支持深交所、廣期所與香港交易所開展產品掛牌合作等。
在積極防範化解重點領域風險方麵,廣東表示,加大上市公司退市風險排查力度,推動形成能救早救和應退盡退、及時出清的常態化退市格局。完善債券違約風險處置機製,穩妥防範化解房地產領域風險。健全常態化風險處置機製,綜合運用自救、外部救助及兼並重組、收購承接、接管托管、司法重整、破產清算等處置措施等。
廣東資本市場韌性十足
廣東是資本市場重鎮,截至2024年底,廣東共有A股上市公司875家,位居全國第一。
2024年,廣東省新增上市公司家數和募資額、再融資額、重組並購單數、增持回購再貸款等均居全國第一,上市公司整體經營情況和公司治理水平也在持續改善和提升。
據了解,近十年來,廣東各類企業通過IPO、股權再融資、發行交易所債券等方式累計在境內資本市場融資8.86萬億元,位居全國前列。其中,股權融資1.77萬億元,債券融資7.09萬億元。近十年新增上市公司529家,主板、科創板、創業板、北交所分別為172家、91家、236家和30家;其中,437家為高新技術企業,占比達82.6%。
在科創型企業帶動下,廣東上市公司研發支出持續增長,2024年研發投入為2900.2億元,研發強度達2.89%。
投資回報方麵,近十年,廣東省共有840家上市公司進行了現金分紅,占比高達96%,分紅總額達1.8萬億元。其中,4家上市公司累計分紅超千億元,20家上市公司累計分紅超百億元,149家上市公司累計分紅超十億元。
數據顯示,2024年前三季度,廣東省上市公司營收合計達7.45萬億元,同比增長4.1%,高於全國5.7個百分點;實現歸母淨利潤6022.7億元,同比增長1.3%,高於全國1.3個百分點。按可比口徑,廣東省上市公司2023年營收較2014年增長174.7%,淨利潤增長98.7%。
同時,支持符合條件的優質企業境外上市,鼓勵優質紅籌企業回歸A股。
“完善科技創新股權融資支持政策,建立‘股、債、基、期、指’聯動的多層次支撐體係”。廣東提出,鼓勵科技型企業發行科創可轉債、科創債、中小企業支持債,支持科技創新公司債券參與做市業務。支持科技型企業高效實施並購重組。
此外,鼓勵保險資金依法依規擴大股權投資比例,加快培育壯大耐心資本。建立健全政府引導基金差異化和風險容忍的績效考核、監督檢查和盡職免責製度,探索對國資創業投資機構按照整個基金生命周期進行考核。
在暢通股權投資市場化退出渠道方麵,廣東提出,用好股權投資和創業投資基金份額轉讓試點、實物分配股票試點、創業投資減持“反向掛鉤”等退出機製安排。大力發展並購基金和S基金等。
提高國資證券化水平
在著力激發上市民營主體市場活力方麵,《若幹措施》提出,完善支持民營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的政策機製,鼓勵參與國企混合所有製改革。支持符合條件的民營企業發行公司信用類債券,鼓勵政策性機構和市場機構提供增信支持。完善紓困政策體係,支持國有企業、金融機構設立紓困基金,通過債務重組、兼並收購等金融手段,助力民營主體紓困解難。
“推動國企集團整合優質資源向上市公司集中,通過資產重組、吸收合並、跨市場運作盤活資產,提高資產證券化水平”。《若幹措施》提出,優化國有控股上市公司管理機製,將研發投入視同利潤納入經營考核,完善股權激勵和員工持股機製,將市值管理水平納入考核評價,鼓勵通過增持回購提升合理估值水平。
在重點發揮上市公司鏈主作用方麵,廣東提出,鼓勵地市完善對上市公司再融資、並購重組項目的支持政策,為上市公司走出去提供投融資審核、出入境證件、社保稅收服務等便利。支持上市公司綜合運用並購重組、股權激勵等提高發展質量。鼓勵引導產業鏈頭部公司立足主業積極參與創業投資、股權投資。
加強資本市場重點平台建設
廣東提出,支持深交所建設具有創新市場特色的全球資產配置平台,打造優質創新資本中心和世界一流交易所。支持深交所科技成果與知識產權交易中心建設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全鏈條服務體係和科技創新要素市場化配置生態體係。支持廣期所研發上市電力期貨等重大戰略品種,豐富期貨產品體係。高質量建設廣東區域性股權市場,完善與全國股轉係統的對接機製。
在培育壯大優質投資銀行和投資機構群體方麵,《若幹措施》提出,支持頭部券商提升核心競爭力、打造一流投行,鼓勵中小券商開展差異化、特色化經營。推動有條件的省屬企業和地市收購證券公司,加快打造全牌照金融控股平台。鼓勵發展投資顧問業態,推動財富管理行業轉型,支持廣州建設粵港澳大灣區跨境理財和資產管理中心,支持深圳建設國際財富管理中心。
在深化資本市場高水平對外開放方麵,推進橫琴、前海、南沙、河套等重大平台金融開放,深入推進“深港通”“債券通”,推動“跨境理財通”優化服務並拓展產品範圍,探索跨境“征信通”。支持深交所、廣期所與香港交易所開展產品掛牌合作等。
在積極防範化解重點領域風險方麵,廣東表示,加大上市公司退市風險排查力度,推動形成能救早救和應退盡退、及時出清的常態化退市格局。完善債券違約風險處置機製,穩妥防範化解房地產領域風險。健全常態化風險處置機製,綜合運用自救、外部救助及兼並重組、收購承接、接管托管、司法重整、破產清算等處置措施等。
廣東資本市場韌性十足
廣東是資本市場重鎮,截至2024年底,廣東共有A股上市公司875家,位居全國第一。
2024年,廣東省新增上市公司家數和募資額、再融資額、重組並購單數、增持回購再貸款等均居全國第一,上市公司整體經營情況和公司治理水平也在持續改善和提升。
據了解,近十年來,廣東各類企業通過IPO、股權再融資、發行交易所債券等方式累計在境內資本市場融資8.86萬億元,位居全國前列。其中,股權融資1.77萬億元,債券融資7.09萬億元。近十年新增上市公司529家,主板、科創板、創業板、北交所分別為172家、91家、236家和30家;其中,437家為高新技術企業,占比達82.6%。
在科創型企業帶動下,廣東上市公司研發支出持續增長,2024年研發投入為2900.2億元,研發強度達2.89%。
投資回報方麵,近十年,廣東省共有840家上市公司進行了現金分紅,占比高達96%,分紅總額達1.8萬億元。其中,4家上市公司累計分紅超千億元,20家上市公司累計分紅超百億元,149家上市公司累計分紅超十億元。
數據顯示,2024年前三季度,廣東省上市公司營收合計達7.45萬億元,同比增長4.1%,高於全國5.7個百分點;實現歸母淨利潤6022.7億元,同比增長1.3%,高於全國1.3個百分點。按可比口徑,廣東省上市公司2023年營收較2014年增長174.7%,淨利潤增長98.7%。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中期票據發行驟降 實體經濟吸金略顯乏力
鄉村土別墅轉正無期
外貿環比數據現暖意 投資持續強勁
國家將免費培訓醫療衛生人員189萬人次
秦剛:國家主席胡錦濤將出席上海合作組織峰會